用家分享
【用家分享】簡先生
簡先生在他位於地下室、約7坪大小的獨立視聽室中,打造了一套強大的 7.3.6 聲道音響系統,其中兩支重低音採用串聯方式運作,視聽室後方使用Vicoustic 擴散板 DC3調整聲音。他目前使用四支重低音:兩支 M&K SOUND X15+、一支 Perlisten D15s,以及一支 Klipsch SPL150。
原先,他使用 Klipsch SPL150 搭配 Perlisten D15s,但在 Klipsch 送修期間購買了 M&K SOUND X15+。在體驗後,他發現 X15+ 表現出色,因此在 Klipsch 修好後,又再添購一支 X15+,並進一步擴展系統至 14 支 M&K SOUND S150。他的未來計畫是升級為雙層天空聲道,打造更完整的沉浸式視聽體驗。
簡先生目前的前三聲道使用 Perlisten S7C 與 R7T,其餘環繞聲道則搭配 Klipsch 喇叭。他表示,當重低音擴展到四支、並增加兩支 X15+ 之後,低頻的量感明顯提升。
「 2支 X15+ 補足了原先系統中低頻量感不足的部分,讓整體聲音表現更加均衡。」
" The two X15+ fills in the missing low-frequency depth, making the overall sound more balanced."
簡先生規劃在未來,要將環繞聲道與天空聲道替,換成14隻 M&K SOUND S150,期待他完成之後再與大家分享!
原先,他使用 Klipsch SPL150 搭配 Perlisten D15s,但在 Klipsch 送修期間購買了 M&K SOUND X15+。在體驗後,他發現 X15+ 表現出色,因此在 Klipsch 修好後,又再添購一支 X15+,並進一步擴展系統至 14 支 M&K SOUND S150。他的未來計畫是升級為雙層天空聲道,打造更完整的沉浸式視聽體驗。
簡先生目前的前三聲道使用 Perlisten S7C 與 R7T,其餘環繞聲道則搭配 Klipsch 喇叭。他表示,當重低音擴展到四支、並增加兩支 X15+ 之後,低頻的量感明顯提升。
「 2支 X15+ 補足了原先系統中低頻量感不足的部分,讓整體聲音表現更加均衡。」
" The two X15+ fills in the missing low-frequency depth, making the overall sound more balanced."
簡先生規劃在未來,要將環繞聲道與天空聲道替,換成14隻 M&K SOUND S150,期待他完成之後再與大家分享!